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359篇
安全科学   62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66篇
综合类   711篇
基础理论   168篇
污染及防治   194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水解酸化+A/O新工艺处理化工污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原污水处理工艺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NH3-N去除率低,出水COD_(Cr)不能稳定达标,选用水解+A/O新工艺组合处理高浓度化工污水,试验结果表明,水解+A/O工艺组合具有很好的脱氮效果,主要水质排放指标COD_(Cr)、NH3-N均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92.
在实验室内用鲫鱼分别暴露于含有PCDD/Fs和PCBs严重污染的沉积物和未受污染的沉积物中,测定鱼肝脏中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依赖的7-乙氧基-3-异吩唑酮-脱乙基酶(EROD)的活性。结果表明,鲫鱼暴露于受二类化合物污染沉积物中1周后,肝脏中EROD的活性是对照组的83倍,而未被污染的沉积物暴露试验中EROD的活性和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在此沉积物-水实验系统中二类污染物的TCDD等当量浓度(TEQ/L)与肝脏EROD的活性有较好的相关性。较长时间暴露,得到肝脏EROD的活性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还获得了试验温度对EROD活性诱导的影响。此实验表明,用实验室鲫鱼暴露于沉积物-水系统中,鱼肝脏EROD活性诱导可作为沉积物毒性评价指标,用于受二类化合物污染的沉积物样品的筛选,并有希望成为此类污染物的半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93.
多溴联苯醚胁迫下鲫鱼肝脏微粒体CYP3A1和GST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 Linn.为试验鱼类,研究了其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的2,2',4,4'-四溴联苯醚(PBDE-47)和十溴联苯醚(PBDE-209)后鱼肝微粒体中CYP3A1和GST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鲫鱼在0.10~5.00 mg·L-1的PBDE-47和5.00~50.0 mg·L-1的PBDE-209中暴露15 d后,除0.10 mg·L-1PBDE-47、5.00 mg·L-1和10.0 mg·L-1PBDE-209试验组外,其余各试验组的鱼肝微粒体中CYP3A1被诱导,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CYP3A1的活性随着作用时间的延续而上升,到试验第15天时达到最高,但上升速率最快的阶段为试验的第0-5天.而GST酶则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经过15 d试验,除0.10 mg·L-1PBDE.47和5.00 mg·L-1PBDE-209以外的各试验组鲫鱼肝脏微粒体中的GST活性仅为对照组的12.74%~85.35%,表明PBDEs已对鱼体肝脏GST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研究表明,鱼类肝脏微粒体中CYP3A1和GST酶可作为污染生物标志物来评价PBDEs的早期污染毒理效应.  相似文献   
994.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研究对象,根据OECD指南中的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研究了四溴双酚A(TBBPA)的急性毒性和对蚯蚓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检测TBBPA对蚯蚓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90mg·L-(148h)和16.7mg·kg-(114d),TBBPA对蚯蚓具有低等毒性.当TBBPA的浓度在0.05和0.1mg·kg-1时对蚯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产生显著诱导;在0.05mg·kg-1时,对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也产生显著诱导;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随TBBPA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R2=0.97,p<0.01).SOD、CAT、GST和MDA可以作为土壤生态早期预警中潜在的敏感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5.
南方某城镇集中了较大规模的肉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这些企业排放废水量大,有机物浓度高。该城镇采用经企业预处理后集中处理方式,以降低运行成本。采用A/O-SBR的二级强化生物处理工艺,经近2年的运行表明:COD、BOD、动植物油类及悬浮物的去除率高,出水达到GB13457-92《肉类加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当地肉类联合加工企业废水治理解决了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菌株B35和T100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和TX-100)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的部分微生物有一定的毒害作用,抑制了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且TX-100的毒害作用强于Brij35.另外,菌株B35和T100对土壤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和TX-100有强降解作用,经菌株B35处理后,茶园土和菜园土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的降解率分别为67.26%~72.55%和67.86%~82.55%;经菌株T100处理后,茶园土和菜园土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的降解率分别为66.02%~70.04%和72.02%~72.27%.微生物活度与有机质含量和毒性物质密切相关.立即接种降解菌的降解作用弱于缓后接种.   相似文献   
997.
为深入了解盐胁迫下外源硅(Si)对水稻种子萌发的作用,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外源Si对盐胁迫下野生型和硅突变体水稻(不能正常吸收Si)种子萌发各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0~150mmol·L-1),两种水稻的芽长、发芽势、发芽率均不断降低.在150mmol·L-1NaCl胁迫下,野生型和硅突变体水稻的芽长分别为0.33cm和0.55cm,仅为对照的8.0%和11.1%;发芽率仅为对照的29.7%和53.7%;发芽势则分别降低至0%和2%.外源Si可以提高盐胁迫下两种水稻的发芽指标,且对硅突变体水稻的影响显著大于野生型水稻.2mmol·L-1Si浸种+2mmol·L-1Si处理可使野生型水稻芽长、芽重和发芽率分别比对照增加127.27%、169.23%和55.17%,发芽势则由对照时的0%提高至23.33%;硅突变体水稻芽长、芽重和发芽率分别比对照增加307.27%、285.71%和80.29%,发芽势则由对照时的2%提高至82.22%.  相似文献   
998.
吸附态和游离态瓦斯变化规律能为煤系页岩瓦斯安全高效抽采提供技术参考,常规实验方法难以实现对吸附态和游离态瓦斯变化规律的独立表征。以阜新盆地清河门矿煤系页岩为例,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煤系页岩粉试样进行瓦斯吸附-解吸实验,并提出以核磁共振T2(横向弛豫时间)谱幅值积分作为瓦斯含量定量表征指标。实验表明:吸附-解吸过程T2谱曲线有3个特性峰,对应3个横向弛豫时间截止阈值;吸附态瓦斯量与瓦斯压力符合朗格缪尔方程,而游离态瓦斯量与瓦斯压力呈线性关系;吸附态瓦斯解吸过程具有明显滞后性,且存在7.26 MPa临界滞后瓦斯压力,而游离态瓦斯吸附和解吸过程近似可逆,无明显滞后性。  相似文献   
999.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受试生物,通过外源添加污染物的方法,研究了暴露于亚致死剂量草甘膦(添加剂量分别为5、10、20、40 mg·kg-1)的土壤中7 d后,蚯蚓生长抑制率、细胞色素P450亚酶(CYP1A2、2C9与3A4)活力及代谢组学对土壤草甘膦的响应,旨在探讨亚致死剂量草甘膦能否对非靶标生物蚯蚓产生不良影响及其毒性作用机制,初步推断其毒性作用阈值,并筛选敏感生物标记物.结果表明:从蚯蚓生长抑制率来看,各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从蚯蚓CYP亚酶活力来看,在高剂量草甘膦(20、40 mg·kg-1)处理下,CYP亚酶活力均受到显著抑制;基于代谢组学鉴定并筛选出14个小分子代谢物标记物,其中9个小分子代谢物(分别是1,6-二磷酸果糖、β-D-果糖6-磷酸、丙酮酸、组氨酸、赖氨酸、鸟氨酸、延胡索酸、肌酸、甜菜碱)在5~40 mg·kg-1草甘膦暴露下显著低于对照水平,另外2个小分子代谢物(尿酸与二十-羟-二十烷四烯酸)则在草甘膦处理下显著升高.代谢组学的响应表明,草甘膦暴露(5~40 mg·kg-1)致使蚯蚓糖酵解与三羧酸循环减弱,氨基酸代谢受损,嘌呤代谢紊乱,细胞渗透功能受损,对蚯蚓产生了明显毒副作用,其毒副作用还与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相关.蚯蚓CYP亚酶活力与小分子代谢物标记物作为敏感生物标记物,可联合诊断土壤亚致死剂量草甘膦污染.  相似文献   
1000.
碳材料由于良好的稳定性、无二次污染、高的比表面积等特性,近年来作为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本文以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作为前驱体,通过"静电纺丝+热解"的方法制备了硼-氮共掺杂的中空碳纳米纤维(B-HCNFs),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拉曼光谱仪(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氮气吸附仪等对制备材料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将合成的B-HCNFs用于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PMS)降解双酚A(BPA),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性能.考察了B掺杂前后以及催化剂投加量、初始pH、温度等因素对BPA去除效率的影响,发现B掺杂可以有效提升催化剂的性能.此外,自由基淬灭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研究表明,非自由基(电子转移中间体)在BPA的降解过程中占主导作用,而自由基(SO4·-,·OH)贡献较小.动态循环实验显示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